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太魯閣猜一猜?



編輯小組

Dears
太魯閣國家公園92000多公頃的園區內,從太平洋畔的清水斷崖到南湖、奇萊、合歡山等,有合歡越古道、蘇花古道到今日的台8線、台9線,從西班牙人發現清水斷崖、太魯閣族人遷居、清人築北路、日人理蕃準備成立次高山太魯閣國立公園到今日的太魯閣國家公園,有許多的遺跡、遺址與故事在這裡發生,從本期開始我們在電子報中開闢『太魯閣猜一猜?』,透過專欄中的照片讓大家來找一找、想一想,照片中的人、事、物在太魯閣何處?何地?也想一想、說一說照片中或是照片中背面的故事。


第35期  太魯閣猜一猜

標題:前進的守護
說明:用路人
請找找看,它在哪裡? 有什麼故事?


第34期 解答篇

主題: 誰在看山看水?
地點:天祥 祥德寺
說明:榮民開闢史
天祥,舊名「塔比多」(Tabido),是昔日太魯閣族塔比多社的居住地。「塔比多」是太魯閣族語山棕之意,因昔日此地有大片山棕而得名。中橫公路開闢時,政府為紀念文天祥而將「塔比多」改稱「天祥」。在這山巒起伏景色怡人中有一座名聞遐邇的佛教寺院--祥德寺。

祥德寺的興建緣起應追溯到蔣故總統 經國先生任職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時代,當時,他率無數的榮民弟兄披荊斬棘,開闢中橫公路,因工程艱鉅,故殉職傷殘者不計其數。一日,蔣經國先生抵達天祥巡視工程,見溪谷對岸層巒疊翠,景色絕幽,讚歎之餘,特指示縣長胡子萍先生,召集地方善心人士,在天祥興建莊嚴巍峨的佛教寺院,一方面為因工程犧牲的榮民超度,另一方面為社會大眾闢建一個清淨身心的佛教聖地。

祥德寺於民國五十一年正式動土,於民國五十七年底落成,六年的艱辛創寺史,為祥德寺寫下了歷久彌新的一頁。前往祥德寺要走祥德寺步道長約350公尺,是一條非常容易親近的步道,從中橫公路往太魯閣方向走,先過「稚暉橋」,再過「普渡橋」,沿階梯往上爬,即可抵達山丘上的祥德寺。跨越立霧溪的普渡橋,早期是一座舊式吊橋,現已改為鋼鐵結構,雖然更加堅固,卻少了點古味。橫越溪谷的舊吊橋與山峰高處的天峰塔,構成的景象,曾是天祥最為人熟悉的景觀。 祥德寺殿內正中三尊大佛為三寶佛,中間為釋迦牟尼佛、右邊為藥師佛、左邊為阿彌陀佛,三尊聖像的法相莊嚴宏偉,安謐寂定,令人不禁肅穆起敬,虔誠禮拜。尤其當大殿梵音繚繞於畫宇樑棟之間,多少暮鼓晨鐘早晚課誦的梵唄警醒著世人。而殿旁兩邊分別站立伽藍菩薩、護法韋馱兩尊聖像,更是鎮衛祥德寺的護法大菩薩。

祥德寺屬佛教臨濟宗的寺院,大雄寶殿背倚山巒,有靄靄山嵐環繞,前臨溪谷,有淙淙溪流迴響,更添山寺靈氣,大殿兩側的寺舍為仿唐風建築,古意盎然,有「台灣的九華山」的美譽。大殿前有廣闊的廣場平台,可以眺覽附近景色。除了天峰塔、白衣觀音像等勝景,祥德寺也擁有一座高46尺,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地藏王菩藏金色塑像,是世界最高36尺地藏菩薩—民國80年建造完成,高達36尺,是世界最高的地藏菩薩金身。中橫公路開通之後,於民國57年12月完成大雄寶殿,而後又再陸續增建天峰塔、白衣觀音等,成為天祥地區的勝景。居高臨下關照著開路人與所有造訪天祥的遊客。

地藏菩薩的涵意 「地藏」菩薩是一位出世聖者的名號,「地藏」是為專名,「菩薩」是為通名。地藏菩薩之所以名為地藏,有兩種含義:皆是隨菩薩的德行而題的,乃因菩薩的德行,有合乎地藏二字的意義

一、是以喻其「德」
二、是以顯其「行」地藏名號,是譬喻菩薩的道德高遠。另是表顯菩薩的萬行化導,總之地藏菩薩是位德行圓滿,十方菩薩之中的一位大菩薩,因為祂的願力是永遠無窮無盡,了無邊際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